從噴水織機,到今年的口罩、防護服……到底是“風口”還是給自己挖的“坑”?
從2月復工復產開始,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從10萬、20萬開始慢慢增長,隨后越來越快,一直到現在的超過900萬,絲毫沒有停止下來的跡象。
在這樣史無前例的疫情沖擊下,紡織人的生產經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,訂單接不到,布價不斷降,庫存不斷升。就在整個紡織行業陷入低迷的時候,一個個炒作起來的概念讓一些人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,拿出寶貴的流動資金投入其中,最終大部分人收獲的只是一地雞毛。
口罩:從“硬通貨”變成“滯銷貨”
在年初的時候,受新冠肺炎突然爆發以及國內口罩產能不足的影響,口罩行業變成了新的風口,什么東西只要沾上“口罩”兩個字,都會變成香餑餑。
王經理是一家面料企業的負責人,他早在2月份就嗅到商機,投入50萬元注冊了一家醫療設備制造公司,開始生產疫情期間“一罩難求”的KN95醫用口罩。
按照目前的產能,這家工廠每天可以生產近1萬只口罩。但因需求驟減,到了5月底,王經理這家臨時轉型的小工廠就已積壓了100多萬只KN95口罩庫存。
即使如此,也不敢停產——停了就意味著工廠倒閉。原先面料工廠的大量工人靠著口罩行情度過了難關,而在面料訂單同樣慘淡的情況下,一旦口罩生產停下,這些工人怎么辦?
由于口罩生產門檻不高,但利潤豐厚,而常規的坯布面料因為疫情原因需求驟減,因此選擇轉產口罩的紡織人并不在少數。2-3月份的時候,口罩的利潤確實非常不錯;但4月開始,因為原料熔噴布價格暴漲,企業幾乎只能進行保本;5月以后,市場上口罩開始供大于求,賬面上可能是賺的,但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已經賣不掉了……
滌塔夫、春亞紡:億米大單退潮,價格比原先更低了
除了口罩之外,受疫情影響,防護服也變成了市場上的剛需。
由于無紡布產量不足,且價格被炒作得越來越高,便宜的春亞紡、滌塔夫走入了大家的視野。
因為疫情原因,織造企業訂單缺失,長期處于低開工率的情況,聚酯廠家滌絲庫存高企,加上原油價格歷史性下跌,最終滌絲價格直線走低。
布賣不掉,原料價格又那么低,4月中旬,210T滌塔夫的價格僅僅只有0.8-0.9元/米。但在防護服概念的炒作下,市場上出現了1.3億米大單,不少紡織企業表示他們趁著這波行情清空了210T滌塔夫的庫存,又有更多的企業把機器轉做210T滌塔夫,該產品的價格也大漲到1.2-1.3元/米。因為生產門檻低,熱度一起來,大量織造廠家紛紛轉產。
但好景不長,僅僅一周多時間過去,滌塔夫熱度快速下降,價格也跌得比原來更低,只有0.7-0.8元/米。最近小編在采訪織造企業的時候,一位織造企業表示最近沒有什么產品好賣,但最難賣的一定是190T、210T的滌塔夫。
此外,一位貿易商也表示,和無紡布不同,春亞紡、滌塔夫制作的防護服沒法天然降解,因此基本無法出口到歐美國家,好多的這類防護服直接就卡在海關動不了了。
噴水織機:高利潤的夢醒了,只剩下過剩的產能
出現一個風口,一堆人蜂擁而至的現象并不是個例,2018年的噴水織機轉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并且造成了深遠的影響。
2018年上半年,因為前兩年開始的噴水織機改造,江浙地區噴水織機數量驟減,導致常規產品供不應求,春亞紡、滌塔夫這些常規“爛布”利潤甚至超過了四面彈、T400這些功能性面料。
這樣的高利潤給了紡織人一種常規坯布會一直火熱下去的錯覺,到2018年夏天,大量的噴水織機在蘇北、安徽、湖北等外圍地區投產,到了2018年年底,這部分產能陸續進入市場了,整個市場就難以抑制地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局面。
也正是這樣的產能過剩,導致了2019年的“寒冬”,也縮減了紡織企業在今年面對疫情時的抗風險能力。
編后語:太陽底下從來沒有新鮮事,哪怕有了一次次失敗的教訓,但當一個個所謂的風口出現,依然還是會有無數的人蜂擁進入,哪怕到最后,除了少數人賺得盆滿缽滿,大部分人都碰得頭破血流。逐利是人的天性,抓住風口也不是一件壞事,只不過在做這些事情之前,不能僅憑一腔熱血,還需要三思而后行。
來源:中國綢都網